苏宁裁员系误传,但“瘦身”势在必行
时间:2015-11-03 来源: 未知
11月2日,有消息称苏宁正在启动裁员,首批涉及700人,其中行政、人事等体系要裁掉50%,信息等体系则裁员30%。此时距离阿里巴巴与苏宁宣布战略互投刚刚过去2个多月的时间。 消息的依据来自一封苏宁内部通知,邮件中称,“苏宁混入了一批空有梦想,不付诸实践的口头派,只享受朝九晚六的生活,贪图安逸按部就班,被动不求上进,分食公司转型成果,对这样的员工要坚决淘汰。”
裁员消息曝出后,苏宁第一时间进行辟谣,表示“启动裁员,首批涉及700人的说法不属实”,内部通知是每次大促前都会发的动员令,“最近内部业务会有一些调整,但是是为了集团更好的提升效率,跟裁员没关系。我们最近还在招人,面试都排满了。”
虽然“裁员700人”的消息被官方证实为误传,但是从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因身体原因离职后,苏宁开始人员和业务“瘦身”势在必行,毕竟想抱阿里这个二股东的大腿并不那么容易。
■ 人力成本攀升将拖垮苏宁
苏宁云商在10月30日晚发布了Q3财报,营收305.3亿,同比增长7.05%,净亏损2.95亿人民币。即使有阿里的战略投资,也没有阻止苏宁难看的财报。虽然外界普遍认为PPTV成为了苏宁财报的拖油瓶,并且苏宁也打算其“内部转让”给一家名为“苏宁文化”的公司,玩儿一回左手到右手的资本游戏,让苏宁的财报摆脱PPTV的影响,但是还有一颗定时炸弹。
根据财报,苏宁的“管理费用”一项同比提升了31.41%,而苏宁的人力成本一直是B2C的“大户”。去年同期,苏宁的人力成本高达28.6亿元,而同样规模的国美仅为10.4亿元。数据显示,苏宁的员工总数约为18万余人,而一向以“劳动力密集”著称的京东仅有8万余人,百度员工5万余人,腾讯仅为2.5万余人,阿里员工总量为3万余人,苏宁的员工总数超过了BAT三巨头的员工总数之和。
显然,苏宁也意识到了人员冗余导致的效率低下的“大企业病”问题,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更是会早晚拖垮公司业务。苏宁在刚刚发布的财报里也特别提到“为有效提升人效,控制人员费用水平,公司已着手推进组织体系的精简优化”,相信“瘦身”势必是苏宁的第一要务。
■ 抱上阿里大腿,噩梦才刚刚开始
阿里283亿占股苏宁20%,表面上双方互利共赢,一个线上冲线下,一个线下冲线上,携手开拓O2O大市场。尽管对于阿里来说,现在买下苏宁并不是最佳时机,去年出手的话获利将更大,毕竟去年苏宁的股价不足今年的1/3。但是对于苏宁来说,却是一纸合约将苦苦积累的“传家宝”拱手相让。
从天猫将总部迁移到北京开始,阿里正式拉开了与京东的对决。尽管双方在体量上还不足以直接正面交锋,阿里2434亿美元的市值是京东的7倍,5557亿元的GMV更是京东的8倍。但是,在用户体验层面,正品+物流方面京东优势明显,京东单点突破撕开了阿里帝国的口子。毕竟,京东8万多名员工,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。
纵观国内的O2O、B2C的电商企业,最有可能在物流和渠道商跟京东抗衡的当属苏宁。苏宁在全国拥有1600多家线下门店、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。此外,苏宁物流拥有45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,8个全国航空枢纽、49个区域物流中心。
虽然苏宁坐拥门店体系的“传家宝”,但是面对线上业务的冲击,始终都找不到用线下渠道倒推线上业务的好方法。曾经力推的“线上线下”同价,不仅没有带动线上业务,反倒降低了毛利润率,致使利润率逐年下跌。线下这么大盘子,线上业务却在3%的市场份额上止步不前,苏宁困顿了三年也没有找到出路。直到阿里的出现。
借助苏宁的线下资源,阿里轻松拥有了跟京东抗衡的渠道,不需要更多的自建成本,只需要尝试将淘宝和天猫强大的线上资源跟苏宁线下门店打通。而苏宁,拱手送上物流、仓储、门店资源,换来的只是天猫的流量入口。面对天猫全品类过亿的在售商品,即便为苏宁提供入口,又能给其留下多少空间。
北京苏宁电器门店分布
马云53.7亿港元参股营收45亿元的银泰商业;腾讯、百度与万达集资50亿成立合资公司;腾讯斥资15亿获得华南城9.9%股权;京东43.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,持有10%股份……线下渠道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财富,1500多家门店将是苏宁进军O2O业务的桥头堡,只可惜未来将归阿里所用。
关键词: 阿里巴巴 百度 苏宁裁员 苏宁裁员误传 苏宁易购
相关文章:
你知道百信银行”是一个怎样的银行吗?
2015“双11”商超O2O才是重点?
关于百度转型O2O,你了解多少?